仿真计算碱性电解槽堆中的分流

2024年 5月 30日

碱性水电解槽能够通过电化学分解水制取零碳排放的氢气。虽然这一工艺可以通过制取清洁氢能来帮助降低全球碳含量,但氢能的成本仍将高于化石燃料。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氢能制取的成本,尽可能地提高电解槽的运行效率,以及尽可能长时间持续地运行电解槽至关重要。限制电解槽堆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的一个因素就是寄生分流。这篇博客,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模拟碱性电解槽堆,来更好地了解其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寄生分流。

通过碱性电解槽制取清洁氢能

水电解槽与可再生能源电力配合使用时,可实现完全零碳排放,制取出 “绿色”氢能。碱性水电解槽占全球绝大部分的水电解槽装机容量,通常由许多重复的阳极、隔膜和阴极电池组成,这些电池共同构成一个电解槽堆。在碱性水电解槽堆中,所有电池都享用相同的电解质。

由于所有电池都处于离子接触状态,寄生分流在电池之间通过歧管和电解质通道在入口和出口侧流动。这些寄生分电流会降低能效并导致腐蚀。仿真能够将典型碱性水电解槽堆中的这些分流可视化,揭示电解槽设计的优势和局限性。

由20 个独立的电池构成的碱性电解槽堆模型。
包含 20 个独立电池的碱性电解槽堆模型。

探索碱性水电解槽模型

碱性水电解槽堆中的分流模型是使用 COMSOL Multiphysics® 软件平台的附加产品燃料电池和电解槽模块建立的。为了与实际中常用的材料相匹配,示例模型采用了钢制端板和双极板,以及 6M 氢氧化钾 (KOH) 电解质。使用 Butler-Volmer 动力学表达式模拟电极表面,考虑电极和电解质中的欧姆损耗,并忽略气相质量传输限制。建立的模型为等温模型,将电解槽堆工作温度设置为 85°C,通过辅助扫描将电池平均电压从 1.3 V 扫描至 1.8 V,求解模型方程。电化学分解水的过程包括两个独立的半电池反应:阴极的析氢反应和阳极的析氧反应。

带注释的单个电池单元的模型几何结构。
重复的单个电池。在 x 方向缩放 10 倍。

虽然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的许多性能特征可以通过单个电池来了解,但在某些情况下,完整的电解槽堆模型是全面了解其性能的唯一方法,文中示例就是其中一种情况,因为电解槽堆中的各个电池的分流分布各不相同。本例中的电解槽堆模型由 20 个电池单元组成,可用于深入研究分流对整体设计的潜在影响。

仿真结果

仿真结果显示,由于气体含量相对较高,出口(上部)通道的有效电解质电导率较低,因此出口通道的分流低于进口通道。还可以看到,分流在电解槽末端更为明显,并且电解槽电压越高,分流越大。

碱性电解槽堆模型,用绿色和紫色箭头显示电解质电位。

平均电池电压为 1.8 V 时,电池堆中的电解质电位,以及相应的进出口通道和歧管中的电解质电流流线。

定义碱性水电解槽能效的方法有很多种。在示例模型中,我们根据所产生氢气的吉布斯自由能来衡量能效,并将能效定义为:在相同条件下运行的燃料电池可能产生的最大能量(单位时间)除以在电解槽堆中产生氢气所需的电能。模型显示,由于库仑效率不断提高,能效先在 1400 A 左右达到最大值,1400 A 后,由于电解槽电压在更大电流下不断升高,能量效率又有所下降。

动手尝试

想自己动手模拟碱性水电解槽模型吗?COMSOL应用库中提供了相关的 MPH 文件和详细的分步说明,欢迎下载。


评论 (0)

正在加载...
浏览 COMSOL 博客